大方: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 环球聚焦
(相关资料图)
大方之名源于筑城将官姓氏。明崇祯八年(公元1635年),副将方国安奉命筑屯军城堡。建成之后,取名大方。元明两代,均为水西(贵州)宣慰司属地。清康熙四年(公元1665年),设大定府。清康熙二十六年(公元1687年),大定府降为大定州;清雍正八年(公元1730年),大定州复升为大定府。1914年,改大定府为大定县。1958年改大定县为大方县。悠久的历史,孕育了大方底蕴深厚的民族民间文化。
唱支山歌给党听(作者陈艳)
“农民画”又称为“现代民间绘画”。大方的农民画,取材于生活,创作于民间。如今,在大方你会看到一幅幅异彩纷呈的绘画佳作。这些作品构思巧妙、色彩艳丽、手法夸张,令人大饱眼福,这就是大方的农民画。这些大多出自农民之手的绘画,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,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时代特点。
大方农民画画家创作百米画卷(周训贵摄)
大方的农民画吸取了民间艺术精华,将民间剪纸、蜡染、刺绣等融合在绘画之中,进一步提炼为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。大方农民画的创作题材多以各地的民族风情、习俗、传说,以及群众的生产、生活为主要内容,同时对新生活的反映也出现在画作之中。大方的农民画造型夸张,具有强烈、真挚、泼辣的艺术感染力。它的色彩十分绚丽、质朴,毫无浮华的媚态,具有劳动人民炽热、朴实、直率的情感和艺术气息,散发着浓郁的泥土芳香,符合现代生活的节奏和新文化层次的审美要求。在这些农民画作品中,充满了天真、纯正、梦幻的艺术魅力,饱含着农民画家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和感受,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,具有乡土的风味和劳动人民特有的本色。
大方农民画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,到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,才形成了贵州独具风格的画种。1975年,贵州省有关部门在贵阳举办了“大方县农民画展”,大方县农民画以其夸张、强烈、朴实的风格,引起了极大反响。1996年,由中国美术家协会、《农民日报》、中国农民画研究会等五家单位联办的“中国农民画优秀作品展”在北京举行,共展出作品200幅,而大方县就有10幅作品参展,且10幅画均获奖,足见大方农民画的魅力和功底。
火把节图
多年来,大方农民画坚持壁画形式创作,紧密为农村各项工作服务,培养出很多农民画作者,不少人成绩斐然,开创了农民画的新画风。据统计,多年来,大方县共有400多件(次)作品在省和全国参展,其中出国参展的有20多件,获省级以上奖励的达50多件。1988年,大方县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第一批“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”。
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,大方的农民画取材更加广泛,手法更加新颖,作品也在不断推陈出新。具有较高艺术魅力和欣赏价值的大方农民画,将迎着明媚的春光,描绘出精彩的时代画卷。